温公曰。棺欲厚。然太厚则重而难以致远。不必高大。原地使圹中宽。易致摧毁。宜深。加之椁。虽圣人所制。自古用之。然板木岁久终归腐烂。徒使圹中宽大。不能牢固。不若不用之为愈也。孔子葬鲤有棺而无椁。又许贫者还葬而无椁。今不欲用。非。为贫也。乃欲保安亡者耳
程子曰。杂书有松脂入地千年化为茯苓。万年化为琥珀之说。盖物莫久于此。故以涂棺。古人已有用之者
温公曰。古者凿木为重以主其神。今令式亦有之。然士民之家未尝识也。故用束帛依神谓之魂帛。亦古礼之遗意也。
世俗皆画影。置于魂帛之后。男子生时有画像。用之犹无所谓。至于妇人生时深居闺门。出则乘辎軿拥蔽其面。既死岂可使画工直入深室。揭面之帛执笔訾相。画其容貌。此殊为非礼。又世俗或用冠帽衣履装饰如人状。此尤鄙俚。不可从也
高氏曰。古人遗衣裳必置于灵座。既而藏于庙中。恐当从此说。以遗衣裳置于灵座。而加魂帛于其上可也。文公曰。三礼图有画像可考。然且如温公之说。亦自合时之宜。不必过。泥于古也
以绛帛为铭旌。广绛幅。三品以上九尺。五品以下八尺。六品以下七尺。书曰。某官某公之柩。无官即随其生时所称。以竹为杠如其长。倚于灵座之右
父丧杖用竹。母丧杖用木。
按五礼新仪曰。父杖竹。长与孝子心齐。助孝子之衰朽无力。竹有节。孝子有节哀之文。礼云。父丧杖竹。用自死竹为之。谓竹性不可改为。竹斩断而不能接续。盖母有接人之体。其杖用木。能接续之意也。白虎通云。母丧用桐为之。谓无根能生。又桐子生而不离枝叶。礼云。桐同也。取其同而有别。痛有致切也。敬亲之道。故圣人以竹木别之。梧桐之子随枝叶而生。取其母子无绝道也
一曰斩衰三年
斩。不缉也。衣裳皆用极麄生布。旁及下际皆不缉。正服则子为父也
加服。则嫡孙父卒。为祖若曾高祖承重者也。父。为嫡子当为后者也。
义服。则妇。为舅也。夫承重则从服也。为人后者。为所后父也。为所后祖承重也。夫为人后。则妻从服也。妻为夫。妾为君也
二曰齐衰三年
齐。缉也。其衣裳制并如斩衰。但用次等生麄布缉其旁及下际
正服。则子为母也。士庶之子。为其母同。而为父后则降也
加服。则嫡孙父卒为祖母若曾高祖母承重者也。母为嫡子当为后者也。义服。则妇。为姑也。夫承重则从服也。为继母也。为慈母。谓庶子无母而父命他妾之无子者。慈己也。继母为长子也。妾为君之长子也
服制同上。但又用次等生布
正服。则嫡孙父卒祖在为祖母也。降服则。为父卒继母嫁则己从之也。夫为妻也。子为父后。则为出母。继母无服。继母出。则无服也
服制同上。但不杖。又用次等生布
正服。则为祖父母。女虽适人不降也。庶子之子为父之母。而为祖后则不服也。为伯叔父也。为兄弟也。为众子也。为男女也。为兄弟之子也。为姑姊妹女在室及适人而无夫与子者也。妇人无夫与子者。为其兄弟姊妹及兄弟之子也。妾为其子也。加服。则为嫡孙若曾元孙当为后者也。女适人者。为兄弟之为父后者也
降服。则嫁母出母。为其子。子虽为父后。犹服也。妾。为其父母也
义服。则继母嫁母。为前夫之子从己者也。为叔母也。为夫兄弟之子也。继父同居父子皆无大功之亲者也。妾。为君之众子也。舅姑。为嫡妇也
五月正服。则为曾祖父母。女适人者。不降也
三月正服则。为高祖父母。女适人者不降也
义服则继父不同居者。谓先同今异。或虽同居而继父有子。己有大功以上亲者也。其元不同居者。则无服
三曰大功九月
服制同上。但用粗熟布无负版
正服。则。为从父兄弟。姊妹。谓伯叔之子也。为众孙男女也
义服。则。为众子妇也。为兄弟子之妇也。为夫之祖父母。伯叔父母。兄弟之子妇也。夫为人后者。其妻。为本生姑舅也
四曰小功五月
服制同上。但用稍细熟布
正服。则。为。从祖祖父。从祖祖姑。谓祖之兄弟姊妹也。为兄弟之孙为从祖父从祖姑。谓从祖祖父之子。父之从父兄弟姊妹也。为从祖父兄弟之子也。为从祖兄弟姊妹。谓从祖父之子。所谓再从兄弟姊妹者也。为外祖父母。谓母之父母也。为舅。谓母之兄弟也。为甥。谓姊妹之子。为。从祖母。谓母之姊妹也为同母异父之兄弟姊妹也
义服。为从祖祖母也。为夫兄弟之孙也。为从祖母也。为夫从兄弟之子也。为夫之姑姊妹适人者不降也。女为兄弟侄之妻已适人。亦不降也。为娣姒妇谓兄弟之妻相名。长妇谓次妇曰娣。姒妇谓长妇曰姒妇也。庶子为嫡母之父母兄弟姊妹嫡。母死则不服也。母出则为继母之父母兄弟姊妹也。为庶母慈己者。谓庶母之乳养己者。为嫡孙若曾玄孙之当为后者之妇。其姑在则否也。为兄弟之妻也。为夫之兄弟也
五曰缌麻三月
服制同上。但用极细熟布
正服。则为族曾祖姑谓曾祖之兄弟姊妹也。为兄弟之曾孙也。为族祖父族祖姑。谓族曾祖父之子也。为从父兄弟之孙也。为族父族姑。谓族祖父之子也。为从祖兄弟之子也。为族兄弟姊妹。谓族父子之所谓三从兄弟姊妹也。为曾孙玄孙也。为外孙也。为从母兄弟姊妹。谓从母之子也。为外兄弟谓姑之子也。为内兄弟谓舅之子也
降服。则庶子为父后者。谓其母。而为其母之父母兄弟姊妹。则无服也
义服。则为族曾祖母也。为夫兄弟之曾孙也。为族祖母也。为夫从兄弟之孙也。为族母也。为夫从祖兄弟之子也。为庶孙之妇也。士为庶母。谓父妾之有子者也。为乳母也。为婿也。为妻之父母。妻亡而别娶亦同。即妻之亲母虽嫁出犹服也。为夫之曾祖高祖也。为夫之从祖祖父母也。为兄弟孙之妇也。为夫兄弟孙之妇也。为夫从祖父母也。为从父兄弟子之妇也。为夫从兄弟之妻也。为夫从父姊妹适人者不降也。为夫之外祖父母也。为夫之从母及舅也。为外孙妇也。女为姊妹之子妇也。为甥妇也
凡为殇服以次降一等。凡年十九至十六为长殇。十五至十二为中殇。十一至八岁为下殇。应服期者。长殇降服大功九月。中殇七月。下殇小功五月。应服大功以下以次降等。不满八岁为无服之殇。哭之以日易月。生未三月则不哭也。男子已娶。女子许嫁。皆不为殇也。
凡男为人后。女适人者。为其私亲。皆降一等。私亲之。为之也亦然。女适人者降。服未满被出。则其本服。已除则不复服也。
伊川程先生作神主式云。作主用栗。取法于时月日辰。趺方四寸。象岁之四时。高尺有二寸。象十二月。身博三十分。象月之日。厚十二分。象日之辰。【身趺皆厚一寸二分】剡上五分为圆首。寸之下勒前为额而判之。一居前。二居后。【前四分后八分】陷中以书爵姓名行【曰某故某官某公讳某字某弟几神主陷中长六寸圆一寸】合之植于趺【身出趺上一尺八分并趺高一尺二寸】窍其旁以通中。如身厚三之一【谓圆径四分】居二分之上【谓在七寸二分之上】粉涂其前。以书属称【属谓高曾祖考称谓官或号行如处士秀才几郎几公】旁称主祭之名【曰孝子某奉祀】加赠易世则笔涤而更之。【水以洗改之】外改中不改
(见图)
(见图)
(见图)
士丧礼疏曰。麻在首在要皆曰绖。分而言之。首曰绖。腰曰带○问绖腰之制。朱先生曰。首绖大一搤。只是拇指与第二较小绞带。又小于腰绖腰绖象大带两头长。垂下鲛带象革。带头一有彄子。以一头串于中而束之。朱先生曰。首绖右本在上者□□绖之制。以麻根处着头。右边而从头前向左围。向头后却就右边。元麻根处相接。以麻尾藏在麻根之下。麻根搭在麻尾之上。有缨者以其加于冠外。须着缨方不脱落也。
(见图)
□父八母服图。同居□父齐衰不杖期。谓子无大功之亲。从母适人所□□亦无大功服。不同居继父□继母□父齐衰三月。谓先随母与继父同居后异者。元不同居者则无服□丧杖期。谓继母嫁而子从子□育者。老不从或继母出无服养母嫡母□母慈母齐衰三年。谓养同宗及遣弃之子同亲母齐衰三年。谓妾生子唤父正室母曰嫡母齐衰三年服。是谓父再娶之母与亲母同齐衰三年。妾无子妾子无母父命之为母嫁。母□母齐衰杖期。谓父亡□母改嫡嫁人者。其母为子乃齐衰不杖期齐□杖期。谓父在而弃别被出之者。其母为子乃齐□不杖期□母□母缌麻三月。谓小年□乳哺己者。谓之乳母。缌麻三月。父有子之妾所生子唤曰庶母。乙集四十九。
母舅【小功】 舅之子【缌麻】 甥妇【缌麻】
外祖【小功】妻父母【缌麻】 妻周年 女婿【缌麻】 外孙【缌麻】
母姨【小功】 姨之子【缌麻】 姑子【缌麻】
夫族服图
夫伯叔【大功】 夫兄弟【大功】 妯娌【小功】
夫祖【大功】夫父母【三年】 夫三年 夫侄【小功】 侄妇【缌麻】
夫姑【小功】 夫姊妹【小功】 堂侄【缌麻】
五服之图
三从 三从兄弟 三从
再从 从堂伯叔从堂兄弟 从堂侄男 再从
从 堂伯叔祖堂伯叔 堂兄弟 堂侄男 堂侄孙 从
亲 曾祖伯叔伯叔祖 亲伯叔 亲兄弟 亲侄男 亲侄孙 曾侄孙 亲
高祖始祖曾祖父母祖父祖母父母 己身 子妇 孙妇 曾孙 玄孙
亲 曾祖姑 祖姑 亲姑 亲姊妹 亲侄女 侄孙女 曾侄孙女 亲
从 堂祖姑 堂姑 堂姊妹 堂侄女 堂侄孙女 从
再从 从堂姑 从堂姊妹 从堂侄女 再从
三从 三从姊妹 三从
三从兄弟【缌麻三月其妻无服】
从堂伯叔【父母并缌麻三月服】
从堂兄弟【小功五月其妻无服】
从堂侄男【缌麻三月其妻无服】
堂伯叔祖【父母并缌麻三月服】
堂伯叔【父母并小功五月服】
堂兄弟【大功九月妻缌麻服】
堂侄男【侄小功五月服缌麻】
堂侄孙【缌麻三月其妻无服】
曾祖伯叔【父母并缌麻三月服】
伯叔祖【父母并小功三月服】
亲伯叔【父母并齐衰不杖期】
亲兄弟【齐衰不杖期妇大功】
亲侄男【齐衰不杖期妇大功】
亲侄孙【侄孙小功孙妇缌麻】
曾侄孙【缌麻三月其妻无服】
高祖始祖【齐衰三月】
曾祖父母【齐衰五月】
祖父祖母【齐衰不杖期嫡孙承祖父同父祖母同母】
父母【斩衰三年齐衰三年】
己身【谓为人后者父斩衰三年祖承重亦如之】
子妇【长子斩衰□子杖期□□杖期众妇大功】
孙妇【嫡孙杖期嫡妇小功庶孙三功妇三月服】
曾孙【缌麻三月】
玄孙【缌麻三月】
曾祖姑【缌麻三月姑夫无服】
祖姑【在室小功出嫁缌麻】
亲姑【在室周年出嫁大功】
亲姊妹【在室周年出嫁大功】
亲侄女【在室周年出嫁大功】
侄孙女【在室小功出嫁缌麻】
曾侄孙女【在室缌麻出嫁无服】
堂祖姑【在室缌麻出嫁无服】
堂姑【在室小功出嫁缌麻】
堂姊妹【在室大功出嫁缌麻】
堂侄女【在室小功出嫁缌麻】
堂侄孙女【在室缌麻出嫁无服】
从堂姑【在室缌麻出嫁无服】
从堂姊妹【在室小功出嫁缌麻】
从堂侄女【在室缌麻出嫁无服】
三从姊妹【在室缌麻出嫁无服】
温公曰。古者天子七月。诸侯五月。大夫三月。士踰月而葬。今五服年月。敕王公以下皆三月而葬。然世俗信葬师之说。既择年月日时。又择山水形势。以为子孙贫富贵贱愚贤寿夭尽系于此。而其为术又多不同。争竞纷纭。无时可决。至有终身不葬。或累世不葬。或子孙衰替妄失处所。遂弃捐不葬者。正使殡葬实能致人祸福。为子孙者。亦岂忍使其亲臭腐暴露而自求利耶。悖礼伤义无过于此。然孝子之心虑患深远。恐浅则为人所挨。深则湿润速巧。必求土厚水深之地而葬之。所以不可不择也。或曰。家贫乡远不能归葬。则如之何。公曰。子游问丧具。夫子曰。称家之有无。子游曰。有无恶乎齐。夫子曰。有母过礼。苟无矣。敛手足形还葬。悬棺而窆。人岂有非之者哉。昔廉范千里负丧。郭平自卖营墓。岂待丰富然后葬其亲。或在礼未葬。不变服。食粥。居庐。寝苫枕块。盖悯亲之未有归。故寝食不安。柰何舍之出游。食稻衣锦。不知其何以为心哉。世人又有游宦没于远方。子孙火焚其柩收烬归葬者。夫孝子爱亲之肌体。故敛而藏之。残毁他人之尸。在律犹严。况子孙乃悖谬如此。其始盖出于羌胡之俗。浸染中华。行之既久。习以为常。见者恬然曾莫之恠。岂不哀哉。延陵季子子死。葬于嬴博之间。孔子以为合礼。必也不能归葬。葬于其地可也。岂不犹愈于焚毁乎。又曰。昔者吾诸祖之葬也。家甚贫不能具棺椁。自太尉公而下始有棺椁。然金银珠玉之物。未尝以锱铢入于圹中。将葬太尉公。族人皆曰葬者家之大事。柰何不询阴阳。此必不可。吾兄伯康无如之何。乃曰。询于阴阳则可矣。安得良葬师而询之。族人曰。近村有张生者。良师也。数县皆用之。兄乃召张生许以钱二万。张生野夫也。世为葬师。为野人葬所得不过千钱。闻知大喜。兄曰。汝能用吾言。吾畀尔葬。不用吾言。将求他师。张曰。惟命是听。于是兄自以己意处岁月日时及圹之浅深广狭道路所从出。皆取便于事者。使张生以葬书缘饰之。曰。大吉。以示族人。族人皆悦无违异者。今吾兄年七十九以列卿致仕。吾年六十六。忝备侍。从。宗族之从仕者二十有三人。视他人之谨用。葬书。未必胜吾家也。前年吾妻死。棺成而敛。装办而行。圹成而葬。未尝以一言询阴阳家。迄今亦无他故。吾尝疾阴阳家立邪说以惑众。为世患。于丧家尤甚。顷为谏官尝奏乞禁天下葬书。当时执政莫以为意。今着兹论。庶俾后之子孙葬必以时。欲知葬具之不必厚。视吾祖。欲知葬书之不足信。视吾家。
程子曰。卜其宅兆。卜其地之美恶也。非阴阳所谓祸福者。地之美者。则其神灵安。其子孙盛。若培拥其根而枝叶茂理固然也。地之恶者。则反是。然则曷谓地之美者。土色之光润。草木之茂盛。乃其验也。父祖子孙同气。彼安则此安。彼危则此危。亦其理也。而拘忌者惑以择地之方位。决日之吉凶。不亦。泥乎。甚者不以奉先为计。而专以利后为虑。尤非孝子安厝之用心也。惟五患者不得不谨。须使他日不为道路。不为城郭。不为沟池。不为贵势所夺。不为耕犂所及也。一本云。所谓五患者。沟渠道路。避材落。远井窑。按古者葬地葬日。皆决于卜筮。今人不晓占法。且从俗择之可也。
温公曰。今人葬有二法。有穿地直下为圹而悬棺以窆者。有凿隧道傍穿土室而撺柩于其中者。按古唯天子得为隧道。其它皆直下为圹而悬棺以窆。今当以此为法。其穿地宜狭而深。狭则不崩损。深则盗难近也。
用石二片。其一为盖。刻云某人之墓。其一为底。刻云某人讳某字某某州某县人。父某母某。某年月日生。某年月日终。某年月日葬某地。以二石字面相向而以铁束束之。埋之圹前近地面三四尺间。虑异时陵谷变迁。或误为人所动。而此石先见。则人有知其姓名者。庶能为掩之也。
坟高四尺。立小石碑于其前。亦高四尺。趺高尺许
温公曰。按令式坟碑石兽大多寡虽各有品数。然葬者当为无穷之规。后世见此等物。安知其中不多藏金玉耶。是皆无益于亡者。而反有害。故令式又有贵得同贱。贱不得同贵之文。然则不若不用之为令矣。文公曰。今按孔子防墓之封。其崇四尺。故取以为法。用司马公说别立小碑。但石须阔尺以上。其厚居二之一。圭首而刻其面如志之盖。乃畧述其世系名字行实而刻于其左。转及后。右而周焉。妇人则俟夫葬乃立。面如夫亡志盖之刻云
三虞祭。葬之日。日中而虞。或墓远。则但不出是日可也。若去家经宿以下。则初虞于所馆行之。郑氏曰。骨肉归于土。魂气则无所不之。孝子其彷徨三祭以安之。葬时奠而不祭。但酌酒陈馔再拜而已。虞始用祭礼。卒哭则又谓之吉祭○遇
檀弓曰。卒哭曰成事。是日也。以吉祭易丧祭。故此祭渐用吉礼。三虞后刚日卒哭
檀弓曰。殷既练而祔。周卒哭而祔。家礼用卒哭明日而祔
自丧至此不计闰凡十三月。古者卜日而祭。今止用初忌以从简易。郑氏曰。祥吉也。大祥放此
自丧至此。不计闰凡二十五月。亦止用第二忌日祭
自丧至此。不计闰月。二十七月。文公曰。间一月也。郑氏曰。澹澹然平安之意
温公曰。士虞礼中月而禫。郑注曰。中犹间也。禫祭名也。自丧至此凡二十七月。所谓中月而禫者。盖禫祭在祥月之中也。历代多从郑说。今律勑三年之丧。皆二十七月而除。不可违也。文公曰。二十月祥后便禫。看来当如王肃之说。于是月禫徙月乐之说为顺。今从郑说。虽是礼宜从厚。终未为。当
时祭〔用仲月〕
孟春下旬之首。择仲月三旬各一日。或丁或亥
温公曰。王制大夫士有田则祭。无田则荐。注祭以首时。荐以仲月。今国家惟享太庙用孟春。自周六庙濮王庙皆用仲月。以此私家不敢用孟春
高氏曰。何休曰。有牲曰祭。无牲曰荐。大夫牲用羔。士牲用豚。庶人无常牲。春荐韭。夏荐麦。秋荐黍。冬荐稻。韭以卵。麦以鱼。黍以豚。稻以鴈。取甚新物相宜。凡庶馐不踰牲。若祭以羊。则不以牛为馐也。今人鲜用牲。唯设庶馐而已
文公曰。凡祭主于尽敬爱之道。诚而已。贫则。称家之有无。疾则量筯力而行之。财力可及者。自当如仪
程子曰。此厥初生民之祖也。冬至一阳之始。故象其类而祭之
程子曰。初祖以下高祖以上之祖也。立春生物之始。故象其类而祭之
程子曰。季秋成物之始。亦象其类而祭之。继祢之宗以上皆得祭。惟攴子不祭
文公曰。某家旧时时祭外。有冬至立春季秋三祭。后以冬至立春二祭。始祖之祭似禘。先祖之祭似祫。于理似僣。觉得不安。遂已之。至于季秋依旧祭祢
文公母夫人忌日着黔墨布衫。其巾亦然。问今日服色何谓。曰。岂不闻鴽子有终身之丧
三月上旬。择日而祭之
文公曰。古人无墓祭。唐人亦不见有墓祭。但是拜扫而已。或问墓祭祭后土否。曰。就墓外设位而祭。冠婚丧祭。四礼之废已久。是可哀已。按季氏居家必用。初卷畧载文公家礼。其意甚善。又按秦氏。本不载。别载孙氏荐飨仪范。今观文公家礼。非可妄损益。近世士大夫家能行之者。详见本书全帙。于祭礼一条。孙氏家仪。亦可参择用之。故并存于后
孙氏荐飨仪范
序畧曰。先王之制祭礼也。不欲数。数则烦。不欲疏。疏则怠。君子濡春露履秋霜。必有凄怆悚惕之心。是故春禘秋尝。夏商相袭。周公以禘为王者之祭。易名曰祠。而鲁人始杀而尝。闭蛰而烝。至于春以韭卵。夏以鱼麦。秋以豚黍。冬以稻鴈。虽庶人不得废时荐也。经曰。祭从生者。盖视子孙之为大夫为士为庶人也。传曰。祭从先祖。又重于子孙改作也。礼固不敢轻议。酌古参今。唯其宜。唯其称。或庶几焉。故取上士祭飨之时。传古士庶人之礼。着孙氏荐飨仪范。实取有田则祭。无田则荐之义。虽贫窭衣食不充。亦可求仁者之粟力行之。所以标显孙氏者。犹唐范传正时飨仪行之于家。使子孙奉以周旋云尔。绍兴三年孙伟叙
正月朔旦。三阳交泰。万物发生。乃人道报本反始之时。为一岁初祭
春荐。以清明节日
夏荐。以五月五日
秋荐。以九月九日
冬荐。以冬至日。并岁旦一岁共五祭
世俗以冬至后一百五炊熟不火食。以待清明改火。谓之寒食。盖晋风因介子推。逃文公之禄。文公焚山久而成俗。今河东士民以枣面为炊饼。贯柳枝于户上。号曰子推。遂变为寒食节。天下往往不以为非。汉并州剌史周举尝作文辨之。久而难变也。俚儒又缘开元拜扫之仪。于是日野祭。尤违典训。亦数百年矣。今之清明日为春荐。四时荐飨并寝。若子孙得路归守丘墓。则在家荐飨毕。诣神道洒扫展省。【城外望拜扫除墓左右芜秽外望再拜而退不携酒馔行】
唐诸家祭仪。皆用开元礼。文武官六品以下。达于庶人。祭于正寝。国朝士族相因。凡登朝籍。皆得祭三世。伟家祭三世。亦数十年。古之朝天子者。谓之大夫。盖今之朝臣也。固当尊祖矣
古者士大夫皆有家庙。既虞则作主。刻官封名氏。今以祭寝之礼参酌。以栗木作牌子。高一尺三寸半。曾祖曰曾大考官封。妣曰。夫人某郡某氏。祖曰大考官封。妣曰。某郡某氏。父曰显考官封。妣曰某郡某氏。匣而藏之。遇荐飨则俟排办讫。祭主捧而置于几。祭毕复藏之其匣。于正寝侧室奉香火。旦朝之【谓晨兴盥栉罢冠带入室上香肃拜而退】眉山。刘氏曰。虞者既葬返哭而祭也。盖未葬则柩犹在殡。既葬则返而亡焉。则虞度其神气之返。于是而祭以安之。且为木主而托之。以凭依焉。故谓之虞主。尝求之传注。谓天子九虞。以九日为节。诸侯七虞。以七日为节。大夫五。士三。由是言之。既葬而虞。虞而卒哭。降杀有等。自春秋末世。大夫僣用诸侯七虞之礼矣。后代循习莫究其义。而世俗遂以亲亡以后。每七日必供佛饭僧。以为是日当于地府见某王者。吁。古人七虞之说。乃如是哉。故世之治丧者。未葬则当朝夕奠。朔望殷奠。既葬则作主虞祭。不必惑于浮屠斋七之说。庶乎可谓祭之以礼矣
四时荐享。肆筵设几。谓如南向之寝。则曾祖坐在其中。以东为上。祖座在东。考座在西。皆以北为上。东向西北向之寝放此。庙祭则东向位为尊。今荐仪也。所以不同
忌日质明。设几筵于正寝。捧位版置几上祭毕伏岁皆如上仪
春荐韭卵【以韭为俎以卵馐馔】
夏荐麦鱼【以新面为炊饼以鲫鲤鱼馐馔】
秋荐豚黍【以新黍粟米炊饼侑蒸豚】
冬荐稻鴈【以新粳米炊饭侑蒸鴈无鴈则以鸡鹅鸭代之】
四时荐新外。兼以鸡羊鹿豕共造熟食五品。时果五品【无果实处煎粉饵以为之】菜五品【菘芥芦萌芜菁荀蕨随土地所有】
荐新之日。或有珍馔异果【谓本草或食经中所载者】并听兼列。礼曰。庶人无故不食珍。必先祭飨也
祭馔皆女妇主之。或有故【谓疾病】即用庖人。子孙躬亲厨爨监视
荐飨之味贵于新洁。称家有无。太丰则近乎僣侈。太俭则近乎迫隘。皆君子所不取。唯丰洁所中可以常守。礼虽王公大飨。不用亵味。不贵多品。今寝荐庙祭不同。庙祭乃有养牲外首之仪。今时飨止用熟食五品。参酌折中。不可增减。有力则豕一羊一。前祭一日宰之。无力则度。斯仪宜用物。巿肆售之
忌日以鸡鱼羊豕。随屠肆所有之味。造熟食五品
每月朔旦于藏版匣之室中。设时果五品盘醆三副。以清酌献
祝辞第四【随时于官封某公下改用】
元旦云:维某年岁次某甲子。某月某甲子朔旦【他节即云某甲子朔某日甲子】嗣曾孙具官某【无官即称名一】敢昭告于曾大考官封某公。伏以禴祠烝尝。四时之荐祭义。盖秉周礼人道之遗夏正。永推报本之诚。莫大致严之重。谨于疏怠。不敢越踰。酒醴□□。牢馔馨洁。祗率惟恪。仰冀鉴歆。尚飨○
清明云:伏以惟春之和。万物秀茁。献韭以卵厥有故常。谨以清明。祗率祠事。致严斯恪。仰冀降歆。尚飨○
端午云:伏以仲夏尝麦。侑以鲜鳞。厥有故常。不敢不谨。谨以端午。祗率禴事。致严斯恪。仰冀鉴歆。尚飨○
重九云:伏以农夫之庆。百谷用成。黍稷馨香。适当时荐。谨以重九。祗率尝事。致严斯恪。仰冀鉴歆。尚飨○
冬至云:伏以闭蛰而烝。盖有古制岁之义。实见于经。维日至之迎长。乃周家之正月。谨以冬至。祗率烝事。荐稻之恪。仰冀鉴歆。尚飨○
忌日云:维某年岁次某甲子。某月甲子朔。某日甲子。嗣曾孙具官某。敢昭告于曾大考。官封某公。伏以四时改易。忌日在辰。恭设几筵。仰思教诲。终身之慕。言不胜情。尚飨。伟逮事曾门而继家嫡。故其忌日之辞如此。不逮事大考以上。则改用下辞。恭设几筵。谨陈薄礼。庶或来格。克鉴微诚。尚飨
眉山刘氏曰。或问伊川先生曰。忌日祀两位否。先生曰。只一位。愚谓家庭之祭。与国家祀典不同。家庭晨夕旦望于父母之敬。未尝举一而废一也。鲁人之祔也合之。孔子以为善。忌祭何得不然。故忌祭仍当兼说考妣。若祖考忌日。则祝辞末句增曰。谨奉妣某氏夫人配。妣忌日。则曰。谨奉以配考某公。后之君子。更宜审择。夫祭者。孝子所以飨亲。义所以致严也。自汉魏以来。诸家祭法。有迎神送神之仪。乃在庙中。礼虽乐以迎来。哀以送往。亦庙祭尸出入之事。今时荐。但以祝文致诚而已
祭器尚质素。贵纯洁。古之庙制。鼎俎笾豆奇耦有差。生时飨用之物。事死如事生。故以生时用器奉之。近世用盘盏碗碟亦斯义也。今每位用盏子十。或圆径六寸。素木加漆。或丹或黑铅锡铜厢之。庶可耐久。不及漆素木亦可。贫不能具。即五事【十则六荐熟食果蔬各为二事五则半比】盘盏一【或铜或锡或用陶器】碗二【制度如盏子而深一以饭一以羹】
祭服。有官者服其赐服。无官者服深衣【依礼记制度布为之】
祭前二日。修具排办濯器皿
前一日致斋【为不饮酒食肉吊丧问疾若官守则托疾在假一日】
祭之日。鸡初鸣。兴盥栉。服其服。入祭室。具灯烛陈酒樽列祭馔讫。鸡二鸣行事
癸之日。三鸣。初献。诣藏匣前焚香。捧位版置于所设之座。躬亲酌酒于盏。三上香。跪奠酒于几上。【以洗承之】俛伏兴再拜。跪。读祝文。又俛伏兴再拜。复位。亚献。躬亲酌酒于盏跪奠。俛伏兴再拜。终献如亚献之仪。若一人兼行三献。每奠皆如上仪。仍依昭穆次序。【三代各设一座】先曾祖。次祖。次考。皆毕。即于灯烛上焚祝文。再拜。捧位版藏之。讫。退
遇忌辰设凡筵一所。质明陈酒樽祭馔毕。祭主诣藏匣捧位版置凡上再拜。三上。酌酒于盏跪奠。俛伏兴再拜。跪读祝文。俛伏兴再拜。少顷【如人行一里久】再奠俛伏兴再拜。焚祝文。捧位版藏之。讫。退
每月朔旦。初。酌酒。三上香。跪奠。俛伏。。鞠躬。祷曰。某月朔旦。嗣曾孙某。谨以清酌。献曾大考显考。【各举官称】伏乞歆格。再酌再奠。三酌三奠毕。凡在位子孙作一列再拜讫。退
夫祭仪以致诚为本。中礼为文。所为洞洞属属然。在其孝钦尔。有子弟即分三献。祭日前期相与讲习。阙则祭主独为之。行事时无太亟急无太舒缓。急则纷纭舛错。缓则跛倚。不能卒事矣。凡荐飨以鸡二鸣行事。有官守。冬至正旦以鸡初鸣。【半夜盥栉】月朔以鸡三鸣行事。忌日祖考去给假曾在疾在假一日。近世焚楮泉及下里伪物。唐以前无之。盖出于王玙辈牵合寓焉之义。数百年间俚俗相师。习以为常。至于祀上帝亦有用之者。皆浮图老子之徒。欺惑愚众。天固不可欺。乃自欺尔。士大夫从而欺其先。是以祖考为无知也。颜。曾公尝不用矣。惜乎不以文字导愚民焉。伟今一切斥去之。有违此训。非孙氏子孙也
季明赵氏族葬图
凡为葬九世之茔。当以祖墓分心。南北空四十五步。使可容昭穆之位。分心空五十四步。可容男女之殇位。东西不必预分。临时量所葬人数裁酌。
赵氏族葬之图
(见图)
宗法之坏久矣。人之族属。散无统纪。虽奉先之祀。仅伸于四亲。而袒免以还。不复相录。能知同享其所自出者寡矣。幸而周礼不泯。族葬之类。犹有一二存者。如祖茔拜扫。疏远咸集。馂福祚。相劳苦。序间阔。尚可见同宗之意也。但葬者惑于流俗。困于拘忌。冢墓丛杂。昭穆淆乱。使不可辨识。又或子孙丰显。耻葬下列。别建兆域。以远其祖。是皆可恨也已。今取墓大夫冢人之义。参酌时宜。为之图说。藏于祠堂以遗宗人。俾凡有丧。按图下葬。无事纷纷之说焉。盖家之祭。止于高曾祖考。亲亲也【按朱文公家礼词堂章当为四龛以奉先世高祖考妣居从西第一龛曾祖考妣次之祖考妣又吹之考妣居东龛嗣子易世则□近祧毁焉其亲尽者埋神主于墓所或祠堂两阶之间】墓之葬则以造茔者为始祖【谓从他国迁于此地没则子孙始造茔而葬者也墓居茔之中央北首妻没则祔其右有继室则妻居左而继室居右二人以上则左右以次祔焉其有子之妾又居继室之次亦皆与夫同封按礼虽以地道尊右而葬法周礼昭穆之制昭穆尚左故不得不遵用焉】子不别嫡庶。【不分孰为妻及继室所出孰为□□所出】孙不敢即其父。【不分兄或弟所生。及嫡庶贵贱也】皆以齿列昭穆。【诸子。尊祖之东南昭位。北首并列。以西为上。其正妻继室。有子之妾。各祔其夫之东。仍皆与夫同封。诸孙葬祖之西南穆位。北首并列以东为上妻继室有子之妾各祔其夫之西。余与昭同。凡昭穆之墓每一列。自墓分心南北相去各九步法阳数也每列东西则不可预分盖其所葬人数多寡难于前定也。若夫贵之与贱碑表存焉。为人子弟者不可以此而不序天伦哉】尊尊也。【知有其祖而不敢私祔其父也】曾玄而下左右祔。【诸曾孙。不分何房所出皆序齿列葬子之南。玄孙。序齿列葬孙之南】以其班也。【左。皆曰昭。右。皆曰穆】昭与昭并穆与穆并。【兄弟同列。祖孙同班。在昭位则用昭制在穆位则用穆制也】百姓可行也。【六世孙。在曾孙之南。七世孙在玄孙之南。八世孙在六世之南。九世孙。在七世之南虽至百世亦皆可祔焉】昭尚左。穆尚右。贵近尊也。【以近祖墓为上】北首。诣幽冥也。妻继室无所出。合祔其夫。崇正体也。妾从祔【妻曰合。妾曰从。】母以子贵也。【有子则然】降女君。明贵贱也。【按韩魏公葬所生母胡氏。其柩退适夫人之地尺许。故令谓凡妾之柩。当比正妻继室稍南。】与夫同封。示系一人也。其黜与嫁。虽宗子之母不合葬。义绝也。男子长殇。居成人之位。十有六。为父之道也。中下之殇处祖后。示未成人也。【十六至十九。为长殇。十二。至十五。为中殇。八岁。至十一。为下殇。凡为婚娶。即为成人。按周礼周人以殷之棺椁葬长殇以夏后氏之坚周葬中殇下殇又曰下殇葬于园舆机而往不棺敛于宫中自周公时已不舆机即葬于墓然尚有以见古人视长殇与中下之殇礼亦异矣。故今以长殇。居成人之位。中殇已娶亦然。其未娶者。与下殇葬祖之北稍东。殇女葬祖之北稍西。祖墓正北。不可下穴。其地东西空三步象三才也凡殇是祖之子与女其墓去祖比六步若孙则在祖之北孙女在女之北曾玄而下皆重行南首每一列自墓分心南北亦相去六步法阴数也盖昭穆前引用阳数殇后引用阴数凡葬此者男子先没则居西后没者次其东女子先没则居东后没者次其西皆不以齿为序按周礼先王之□子孙从葬而诸侯之祔者则前引大夫士之祔者则后引盖前贵后贱一以爵为尊卑同朝廷之礼也若后世长庶之冢其制不应乃尔祖当以齿之序而令成人前引殇后引亦不失礼意矣】
序不以齿。不期夭也。【如弟先葬而留兄之穴。则是预期其兄夭殇也】男女异位。法阴阳也。【男居祖北之□女居祖北之西】而昭穆必以班。不可乱也。【男女虽异位而二位东西相照必使每行共为一列】祖北不墓。避其正也。【嫌其当祖之首】葬后者皆南首。恶其趾之向尊也。嫁女还家。以殇处之。如在室也。【按程子曰弃女还家以殇穴葬之故今启穴在殇女位】妾无子犹陪葬。以思终也。【始祖之妾无子者亦陪葬子之西稍北南首子之妾与诸女相直而在祖妾之北孙之妾与孙女相直在子妾之北曾玄以下每列尽然而皆南首先葬者居东后葬者次其西不以娣姒年齿为序按礼古之公卿大夫为贵妾服缌士妾有子亦服之则公卿贵妾无子犹服也今之妾其无所出者生享诸母之尊□与路人不异据经揆义窃所未安故列诸茔内以广爱亲之意焉】族葬者。所以尊远祖。辨昭穆。亲逖属。宗法之遗意也。为子孙而葬其亲。苟非贫乏涂远。不祔于祖。与祔而不以其伦。则视死者为不物矣。其如焚尸沉骨。委之。乌鸢。孰不可忍也。尚何望其能事祖与宗人哉。呜呼。去顺效逆。葬不以礼。绳以春秋诛心之法。其亦难乎免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