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 奇门九宫 > 巽宫

风水堂:十二天区与十二宫

风水堂:十二天区与十二宫

第三节 十二地支与十二宫

一、苏美尔人的十二天区(黄道十二宫)

我们看(图7-7左)安努之坐像上的十二天区图是分阴阳的,再看苏美尔人创造的楔形文字中的天[an]和神[Digin](图7-7中、右),其中最左边一栏下方的天和神字就是12个分叉的,这与中国最古老的易学文化基础是相通的。

上古苏美尔人也是最早的观天者,他们为了便于仰观天象,将天球人为地划分了十二个天区(黄道十二宫),并冠以十二星座命名,如同古中国人的十二地支。

这十二星座就是今天西方人使用的白羊座、金牛座、双子座、巨蟹座、狮子座、处女座、天秤座、天蝎座、射手座、摩羯座、水瓶座、双鱼座。

风水堂:十二天区与十二宫

图7-7 左图安努之坐像上有十二天区图,中图有苏美尔与楔形文字的天[an]与神[Digin]

这十二个天区是以天球的北极点为中心向黄道十二等分放射的,再收拢到天球南半球的南极点。这是苏美尔人对黄道十二天区(宫)固定、静态的划分,完全是人为的。

二、十二天区与十二个月

可是这十二天区(宫)与天上满天的恒星又是重叠在一起的,为了区别这满天恒星,上古中国的智者还采用形象思维的方法,有所选择了二十八个(或组)星宿,与其大致对应,所以,十二地天区(宫)中就藏有了二十八星宿的天文象意。

二十八星宿的确立,其实就是上古华夏先祖观察日月五星运行规律的参照物,因为大地(地心说)是不动的,相对来说,日月五星是运动变化的,在此动静之外,用二十八星宿作为第三方参照物,再观察其阴阳动静之机。

加上一年十二个月的划分,是根据月亮的一次圆缺循环为标准,分为大小月,大月30天,小月29天,一年十二个月,又加以闰月补其不足,这非常重要。

三、十二地支

这十二天区(宫)对应有阴阳、四象、五行、八卦、十二支、十二时、二十八星宿,等等,通常情况下,这十二个天区一般都是用十二地支表示(图4-11右),具体内容看本篇第三节四象中黄道1-6的详述,在此不再赘述。

1、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而十二地支最早也叫:困顿、赤奋若、摄提格、单阏、执徐、大荒落、敦牂、协洽、涒滩、作噩、阉茂、大渊献。

2、寅卯辰为春木,巳午未为夏火,申酉戌为秋金,亥子丑为冬藏,其中辰戌丑未分别为季春、季秋、季冬、季夏四季土,这样,五行就已具备。

3、子为北(坎)、丑寅为东北(艮)、卯为东(震)、辰巳为东南(巽)、午为南(离)、未申为西南(坤)、酉为西(兑)、戌亥为西北(乾)。

4、十二地支配生肖(类比动物)为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古人论:

风水堂:十二天区与十二宫

子为阴极,幽潜隐晦,以鼠配之,鼠藏迹;午为阳极,显明刚健,以马配之,马快行;

丑为阴俯而慈爱,以牛配之,牛舐犊;未为阳,仰而秉礼,以羊配之,羊跪乳;

寅为三阳胜则暴,以虎配之,虎性暴;申为三阴胜则黠,以猴配之,猴性黠;

卯酉为日月之门;

辰巳阳起而变化,龙为盛,蛇次之,故龙蛇配辰巳,龙蛇者奇门遁甲甲子戊落巽宫,变化之物也;

戌亥阴敛而持守,狗为盛,猪次之,故狗猪配戌亥,狗猪者,镇静之物也。

还有十二生肖与十二时辰的关系也密切相关,具体请参笔者在社科文献出版社已出版过的拙作《易与古文明》或齐鲁书社已出版过的《易学与汉语关系论稿》。图7-8是民间收藏古蜀中期三星堆的十二生肖(地支)玉容器。

风水堂:十二天区与十二宫

图7-8民间收藏古蜀中期三星堆的十二生肖(地支)玉容器

5、地支循藏:

正月建寅,寅在艮宫,立春、雨水,戊五日、丙五日、甲二十日,故寅藏甲丙戊;

二月建卯,卯在震宫,惊蛰、春分,乙二十三日、甲七日,故卯藏乙;

三月建辰,辰在巽宫,清明、谷雨,戊十八日、乙七日、癸五日,故辰藏戊癸乙;

四月建巳,巳在巽宫,立夏、小满,丙十八日、戊七日、庚五日,故巳藏丙戊庚;

五月建午,午在离宫,芒种、夏至,丁二十三日、己七日,故午藏丁己;

六月建未,未在坤宫,小暑、大暑,己十八日、乙五日、丁七日,故未藏乙丁己;

七月建申奇门遁甲甲子戊落巽宫,申在坤宫,立秋、处暑,庚二十日、戊三日,壬五日,故申藏戊庚壬;

八月建酉,酉在兑宫,白露、秋分,辛二十三日、庚七日,故酉藏辛;

九月建戌,戌在乾宫,寒露、霜降,丁五日、戊十八日、辛七日,故戌藏丁戊辛;

十月建亥,亥在乾宫,立冬、小雪,壬二十日、甲十日,故亥藏壬甲;

十一月建子,子在坎宫,大雪、冬至,癸二十三日、壬七日,故子藏癸;

十二月建丑,丑在艮宫,小寒、大寒,己十八日、辛五日、癸七日,丑藏己辛癸。

正月为寅,进入立春后,即正月建寅,是寅当令,是因北斗星斗柄指在寅位,交了惊蛰节,即是卯木当令(其余依次类推)。

6、地支“冲合会刑穿”的逻辑关系:

子午、丑未、寅申、卯酉、辰戌、巳亥相冲(六冲),其逻辑非常缜密,下同;

子丑、寅亥、卯戌、辰酉、巳申、午未相合(六合);

申子辰、寅午戌、巳酉丑、亥卯未三合局,其中任一三合局中的两两形成半合;

亥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三会局,其中任一三会局中的两两形成半会;

子卯、寅巳、巳申、申巳、丑戌、未戌相刑;

卯辰、寅巳、丑午、子未、申亥、酉戌相穿(害)。

图7-9仰韶文化马家窑陶器三足金乌符号

比如(图7-9)中的鸟有三只脚,就是传说中的三足金乌,也就是三足太阳鸟风水堂:十二天区与十二宫,其实这三个足,就是我们天天都能见到的日出、日中天、日落这三个点,也就是十二地支的寅午戌这三个点,在易学中,寅午戌三合火局的逻辑,说的就是白天太阳的运动规律。

前面说过,地支来源于上古智者观天的方便,将浩瀚的天球之黄道人为划分了十二个天区,即地支来源于天。

风水堂:十二天区与十二宫

我们从(图7-7)能看出表示十二天区(地支)的六个地支是阴,六个地支为阳,从苏美尔人之后流传到古巴比伦文明,再继续向西方流传到古埃及文明、古希腊文明、古罗马文明的天学当中,都能看到黄道十二宫风水堂:十二天区与十二宫,但却从来都没有发现过十天干,也没有发现西方文明当中用干支纪年的任何文物与记载,甚至说十天干的起源就是一个悬念。

四、十二地支之象意

十二地支,是上古华夏先祖对十二天区的命名,这十二天区代表了一个轮回和一个生命周期,十二地支的概念,既可以表达植物生命的一个过程,也可以表达一个动物或人一生的变化过程(或十二个阶段),主要是借此来用象意来表达一个事物的整个变化过程,后面要讲的十天干也是如此。

子:孳也,是兹的意思,阳气始萌,孳生于下也,指万物兹萌,始动于阳气之下。

丑:纽也,丑本义为爪,系的意思,寒气自屈曲也,既萌而系长。

寅:演也,津也,是移、引的意思,寒土中屈曲的草木,迎着春阳从地面伸展,指万物至此已毕尽而起。

卯:茂也,是冒的意思,日照东方,万物滋茂,指万物冒地而出。

辰:震也,伸也,是震的意思,万物震起而生,阳气生发已经过半,物经雷动而长,皆伸而舒展,就像小孩能站起来了一样。

巳:巳也,巳的意思是起,阳气已毕布,指万物至此已毕尽而起,就像青少年能出门行路了一样。

午:仵也,是仵的意思,引申为一天中的正午奇门遁甲甲子戊落巽宫,万物丰满长大,阴阳交相愕而仵,阳气充盛,阴气开始萌生,指万物盛大枝柯密布,到了最强壮的时期。

未:眛也,是昧的意思,指日中则昃,体暖昧,阴气始生,万物稍衰,阳向幽也。

申:是身的意思,伸束以成,万物之体皆成也,指万物的身体都已成就,成熟并开始衰退了。

酉:就也,是老的意思,指万物老极而熟透。

戌:灭也,是灭的意思,万物灭尽,指万物老极而凋零。

亥:核也,是核的意思,万物收藏皆坚核也,指万物收藏,皆象坚实的种子。

第四节 二十四节气

一、二十四节气与十二地支

二十四节气是从十二地支衍生出来的,一般来说,一个月30天,15为节,15天为气,气也称炁,其中,节就像人体的关节,是天气(炁)物候的转折点,气(炁)是天气(炁)物候之旺盛的中气(炁)。

说穿了,二十四节气的本质,来源于上古中国的观象授时,就是用定气法观测推算太阳实际的周年视运动位置,即太阳运行到某宿某度是立春,运行到哪宿哪度又是立夏、秋分等,而不是利用平气法,将黄道平分为二十四份,推算太阳到每个节点位置的时间。

二十四节气还是地球大自然阴阳之气的变化,具体用日杆测量日影也能看出地球大自然阴阳的变化。它不仅在上古的农业时代非常重要,就是现代的农业生产,二十四节气(时令)也实在是太重要了,它起到了“司令”的作用,谁在司这个令?人!人司这个令的根据是什么?根据的是天文天星天象!所以,在古代中国会有黄历和《地母经》指导农事活动。

风水堂:十二天区与十二宫

图7-10 二十四个节气与太极图

我们今天看到的太极图,相传太极图是北宋周敦颐画的,一直私传,没有公之于世。朱熹的学生蔡元定在途经西南时,首次见到了太极图,然后才由朱熹公开于世。

朱熹是儒学三大圣人之一,他也没搞清太极图是咋作出来的。一千多年来,关于太极图的画法缘由,始终是个谜。近年来也有几个人分别提出了不同的答案,但笔者认为最有说服力的应当是建立在以冬至和夏至这两个至阴和至阳点为起始和终结的基础认识之上,充分体现出了大自然的阴与阳、冬与夏、寒与暑、日与月等基本能够“包罗万象”的哲学观念,这样“易有太极”的太极图,不是就充分被古人表达出来了嘛(图7-10)。

读者再参前面的春(青龙)夏(朱雀)秋(白虎)冬(玄武)四象图,就更好理解了。

二、二十四节气与狮身人面神庙

在古埃及狮身人面像胡子、狮爪下的前方,坐落着那时的的皇家神庙——狮身人面神庙(图7-11),这也是古埃及的智者们有着非常明确的目的。

狮身人面神庙的废墟坐落在狮身人面像的爪前约9米之处,在这儿矗立着一些看起来有点像巨石阵的神秘石柱,在它们的后面原本一共有24座石柱,考古学家们认为它们应该与一天的24小时有关,这看起来就又像是一座宏伟的古代太阳神庙,而庙宇两头发现的两处地下教堂(或壁龛)也巩固了这一观点。

看图7-12,这是处于狮身人面像前面的狮身人面神庙的俯视平面布置示意图,右图贯穿中线的两端是两个壁龛,这两个壁龛(或教堂)分别在对称的东西两方,它定位了庙宇在东西两方所形成的中轴线,专家们认为这也许是用来标志每年在春分和秋分时节的东方日出到西方日落之处。

为什么说狮身人面神庙又像是一座宏伟的古代太阳神庙?因为,在一年春分和秋分这两天的时节,昼夜是完全相等的,太阳出没方位所形成的连线也正好贯穿了狮身人面神庙宇两个壁龛圣所的连线。

这就说明那24座石柱或许也与中国的24个节气系统有关。详细内容请看笔者在社科文献出版社已出版的拙作《易与古文明》第十九章所述,在此不再赘述。

风水堂:十二天区与十二宫

图7-11狮身人面像与狮身人面神庙(太阳神庙)

风水堂:十二天区与十二宫

图7-12狮身人面神庙的俯视平面布置示意图

待续

奇门相关内容